从孤独到归属:在新职场中寻找“真我”
创始人
2025-03-29 06:42:19
0

  回望2024年,我没想到这一年经历的最大困扰会是“人际关系”。经历过才知道,对于我这样一个工作勤奋且性格内敛的人来说,换工作最大的挑战可能不在于快速熟悉新业务,而在于建立新关系。

  在刚到新公司的前3个月,不管是主动向同事介绍自己,还是在吃饭时自然地参与他们的话题,都让我感到压力重重。就像我曾经认为长在自己身上的人际交往技能突然失效了一般,身处人群中却感到孤单。在这样的压力下,工作状态也很难不受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中关于“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解释。托马斯·霍姆斯和理查德·拉赫的压力生活事件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理查德·拉扎勒斯和苏珊·福尔克曼的压力与应对理论都与此相关。应用到我的例子中,当我的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且我评估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可能超出我自身资源所能应对时,我的心理压力水平就提升了,容易感到焦虑与抑郁。

  的确,全新的企业文化与团队成员的关系模式,都和第一份工作有很大不同。我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付出额外精力以适应这些差异,因此我产生压力感与焦虑感是很正常的。这种情绪的合理化过程给了我很大安慰,让我更容易接纳压力本身。

  接纳了自己之后,我便想寻找有效的方法。在经过多轮自我调适后,我发现“改变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效的。关于这方面,心理学书籍《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菲利帕·佩里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专栏作家与媒体人。书中融合了大量案例(求助者的来信),且作者不拘泥于某一个心理学流派,能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语言平实,非常容易理解。这是一本可以马上拿起来读的书。

  在这本书中,她提到很多案例,都与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人际关系困扰有关。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是:学着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表达真实的自己,建立你自己的归属感,而不是关注他人的“问题”。

  同事之间必须有相似的背景或爱好才能交流吗?同事必须像朋友一样100%真诚对待彼此吗?我之前一直困扰于“为何新公司的同事和我以前的同事那么不同”,试图通过理解别人来找到安心的方法。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寻找关于他人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是否足够开放,愿意看到一个人不同的侧面;重要的是我是否足够专注于每一次对话,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陷入对他人行为模式的困惑与对自我的审查(比如“为什么TA要这样说话”“我说什么TA们会感兴趣”等),从而扭曲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适应他人只能让我“勉强融入”,而当我意识到“我虽然和大部分同事不太一样,但这样的我也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被接纳、被看见”的时候,归属感才真正到来。

  回头看,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许我们就是需要在这些波折中才能慢慢抵达“真我”。

  黄霖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3月29日 03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港完成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   今天(4月10日),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了解到,国内首艘营运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
何猷君:青年要把握大湾区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5月24日上午,2024文化强国建...
【国际漫评】鳄鱼的眼泪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敦促以方采取措施,以减少以军行动对巴勒斯坦加...
云南5名“网红”涉嫌诈骗被抓 ...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郭某云等人涉嫌诈骗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以下简称:《通...
欧盟驻华大使:看好欧盟和中国的...   中新社成都6月1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中国很大,这片土地上总是充满机遇。”近日,欧盟驻华大使...
让年轻人真正成为婚礼主角   婚礼作为人生中最荣光的时刻之一,其仪式感正在被部分年轻人轻视,甚至“抛弃”。近年来,以无接亲、无...
英国学者、伦敦国际仲裁法院成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钱佳音】近期,南海局势持续升温。菲律宾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制造事端...
印尼鲁昂火山大喷发   中新社雅加达4月18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一座火山持续喷发,它将一道红色的...
4月17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4月17...
日月谭天丨警惕!“台湾有事就是...   打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旗号扩军备战、插手台海,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令人警觉。  当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