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太阳能电池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工作寿命创下3670小时新纪录
创始人
2025-03-07 22:02:04
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3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侯宇教授、杨双教授等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钙钛矿晶格的石墨烯聚合物增强,用于耐用的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发现了钙钛矿光伏不稳定性的关键机制——光机械诱导分解效应,提出石墨烯-聚合物机械增强钙钛矿材料的新方法,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在标准太阳光照及高温下的T97(即工作寿命衰减到97%)工作寿命创下3670小时新纪录,该研究成果将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科学》期刊发表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网站截图

  作为光伏电池的关键组分,钙钛矿材料表现出典型的软晶格特性,在水氧、光照、高温和电场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容易发生化学分解及结构退化,导致器件效率大幅下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一般由五层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导电玻璃、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电子传输层、金属电极。而石墨烯具有超高模量(约1 TPa),是钙钛矿材料模量的50~100倍,且具有均匀致密、耐机械疲劳和化学稳定的优点。有没有可能借用石墨烯这个“外援”,来提升钙钛矿的稳定性呢?然而,石墨烯与钙钛矿并不兼容,如何实现是一大难题。

  华理团队发现,可以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界面耦合方式,将单层整片石墨烯组装到钙钛矿薄膜表面,从而实现两者的高均匀度、多功能性集成。由此,一个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形成。

  通过动态结构演变实验和计算模型相结合,研究团队验证了该耦合界面结构在工作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晶格变形以及横向离子扩散,从而确保钙钛矿器件在光照、高温及真空等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基于这一设计,太阳能电池在标准太阳光照及高温(90℃)条件下,T97工作寿命达到3670小时。记者注意到,此前,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于2024年10月在《科学》上发文,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方法,用氧化锡代替富勒烯电子传输层,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稳定性。该团队实现了功率转换效率超25%的太阳能电池,在65°C的功率点运行2000小时后,仍保持95%以上的初始效率。其认证的T97工作寿命为“超1000小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港完成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   今天(4月10日),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了解到,国内首艘营运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
何猷君:青年要把握大湾区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5月24日上午,2024文化强国建...
【国际漫评】鳄鱼的眼泪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敦促以方采取措施,以减少以军行动对巴勒斯坦加...
云南5名“网红”涉嫌诈骗被抓 ...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郭某云等人涉嫌诈骗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以下简称:《通...
欧盟驻华大使:看好欧盟和中国的...   中新社成都6月1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中国很大,这片土地上总是充满机遇。”近日,欧盟驻华大使...
让年轻人真正成为婚礼主角   婚礼作为人生中最荣光的时刻之一,其仪式感正在被部分年轻人轻视,甚至“抛弃”。近年来,以无接亲、无...
英国学者、伦敦国际仲裁法院成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钱佳音】近期,南海局势持续升温。菲律宾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制造事端...
印尼鲁昂火山大喷发   中新社雅加达4月18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一座火山持续喷发,它将一道红色的...
4月17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4月17...
日月谭天丨警惕!“台湾有事就是...   打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旗号扩军备战、插手台海,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令人警觉。  当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