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贸合作再现历史性机遇
创始人
2024-11-23 12:41:07
0

  2024年3月12日在巴西亚马孙州马瑙斯拍摄的比亚迪电池工厂。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

  近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举行,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巴两国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并宣布将中巴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中巴两国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拥有怎样的共同利益,两国合作面临何种新机遇?围绕上述话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执行所长孙岩峰。

  记者:当前巴西政府采取了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发展方向如何?

  孙岩峰:为应对经济增速低缓、通货膨胀高企、公共财政困难、市场信心不足等难题,巴西政府一方面加快财政改革,控制政府开支,减少公共赤字,提高最低工资,降低税收负担,刺激内需;另一方面制定“再工业化”计划和新版的“经济加速增长计划”,以期形成长期增长态势。

  核心内容包括,一是鼓励产业投资,特别是外国投资,推动巴西重建高水平的工业门类。二是鼓励技术转移和创新,尤其是巴西急需的新能源、人工智能、电子商务、集成电路等,试图帮助巴西实现高科技领域“弯道超车”,建成系列高附加值产业。三是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允许对港口、机场、公路实施经营特许权招标,鼓励私人和国际资本帮助巴西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四是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在充分利用巴西在生物质燃料等领域领先优势的同时,鼓励风能、光电使用,特别是偏远地区急需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储电设施。五是进一步推进地区一体化,期待构建以南方共同市场为核心的南美统一大市场。

  记者: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开展务实合作具有哪些优势?

  孙岩峰:面对产业弱势、科技短板、资金缺乏等发展难题,巴西迫切需要外部合作,而中国与巴西在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方面合作基础扎实坚固,在产业和贸易结构方面具有“天然合作互补性”,是巴西理想的“天然伙伴”。

  首先,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巴西现任总统卢拉就职后首次亚洲之行即是来华访问,双方元首在双边合作、全球治理等方面都形成高度共识,在扶贫减贫、强化民生等发展理念上深度契合。两国政府间对话合作机制完备,特别是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良好运作20年,有力确保两国经贸合作稳健、有序、高效前进,并推动中巴全面战略合作行稳致远。

  其次,中巴务实合作基础扎实。双方在产业结构上高度互补,使双方贸易额屡创新高。2003年双边贸易额仅为79.8亿美元,2023年已提升至1815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更成为巴西首个金额超千亿美元的出口市场。相互依存、彼此相助成为中巴经贸合作的底色。

  最后,中巴合作具有广阔新空间。中国企业无论是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还是在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都具有丰富的开发、应用、运营经验,契合巴西产业振兴的巨大需求。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凭借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经验,不断扩大在巴西输配电领域的份额;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利用中国汽车业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在巴西投资设厂;大量中国基建企业进军巴西港口进行疏浚和现代化改造。近日,巴西正计划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经营权拍卖,未来两年将有35个大中型港口需要引进外部战略投资以启动港口扩建和改造,巴西方面对中国企业参与招标期待颇高。此外,更多的巴西企业也希望在金融、农业、教育领域与中国进行深度合作。

  当前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部分发达国家大搞“伙伴阵营化”、经济合作“泛安全化”、动辄“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调整。特别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头上升,巴西市场普遍担心美国未来对进口单边加税、强逼产业回流、大幅增加安全审查,将不仅导致南美国家对美出口大幅受限、美国投资回缩、美元汇率大幅波动,更会引发西半球产业链深度混乱。在此背景下,巴西对更具确定性的中国资金、技术、市场兴趣进一步拉高,希望搭乘“中国快车”助力巴西顶住冲击、实现经济复苏乃至繁荣。

  记者:此次中巴元首外交将为两国合作带来什么新机遇?

  孙岩峰: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巴西举办,卢拉政府力图借此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和繁荣,实现巴西“大国崛起”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个梦想,巴西正加大寻求与外部合作。此次习近平主席再次访巴,中巴双方达成系列共识,提升双边关系定位,并签署涉及生物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诸多合作文件,必将大大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客观上也将有利于巴西实现经济复苏和繁荣梦想。

  面向未来,中巴分别作为东西半球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应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将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巴西的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两国互利双赢的同时,共同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港完成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   今天(4月10日),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了解到,国内首艘营运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
何猷君:青年要把握大湾区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5月24日上午,2024文化强国建...
【国际漫评】鳄鱼的眼泪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敦促以方采取措施,以减少以军行动对巴勒斯坦加...
云南5名“网红”涉嫌诈骗被抓 ...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郭某云等人涉嫌诈骗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以下简称:《通...
欧盟驻华大使:看好欧盟和中国的...   中新社成都6月1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中国很大,这片土地上总是充满机遇。”近日,欧盟驻华大使...
英国学者、伦敦国际仲裁法院成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钱佳音】近期,南海局势持续升温。菲律宾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制造事端...
印尼鲁昂火山大喷发   中新社雅加达4月18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一座火山持续喷发,它将一道红色的...
日月谭天丨警惕!“台湾有事就是...   打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旗号扩军备战、插手台海,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令人警觉。  当地时间...
安理会就以伊冲突举行紧急会议 ...   当地时间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应以色列要求,就伊朗对以色列进行军事行动举行紧急会议。  中国常...
银行理财布局黄金资产   随着金价接连走高,银行理财也将目光对准了黄金。记者注意到,北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