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青年来华14年:愿做中外友谊使者
创始人
2024-10-29 10:00:35
0

  中新网银川10月28日电 题:中亚青年来华14年:愿做中外友谊使者

  作者 杨迪 徐英凡

  当被问及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时,正在此间参加中国(宁夏)—中亚青年友谊营的若贺曼有点“面露难色”,他说,中国美食太多了,让自己“选择困难”。

  若贺曼参加中国(宁夏)—中亚青年友谊营开幕式。徐英凡 摄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若贺曼今年30岁,已在中国生活、学习了14年。2010年,他通过选拔来华留学,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之前不怎么了解中国,只知道茶叶、长城、丝绸之路,还有演员成龙。”若贺曼说。

  如今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若贺曼,在来华留学之初还不会说中文。若贺曼回忆,自己刚来中国不久后,有一次想喝水却没有杯子,“那时我不知道‘杯子’用中文怎么说,只好向售货员比划。”最终他买到了杯子,也牢牢地记住了“杯子”的中文用法,他笑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课外的中文课。

  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和所处的中文环境,若贺曼的中文水平飞速提高,他也顺利取得了本科、硕士学位。彼时,若贺曼决定继续攻读博士,这次他选择的专业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我16岁时来到中国,那时还是一个不是很了解世界的小孩。”若贺曼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中国给了他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他也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我不仅想了解中国文化,还有中国的方案、制度,所以选择了这门专业。”

  在中国的日子里,若贺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你在中国想买什么东西,这里都有;微信支付宝很方便,很多事不用亲自跑腿、不用排队。”若贺曼说,他还在中国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等环保节能产品。

  中国的文化亦令若贺曼沉醉。“中国文化很丰富,也有悠久的历史。”若贺曼说,他经常去北京的民俗博物馆,了解民俗文化背后的故事,“我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是相互衔接离不开的,其中的各种文化都很有意思。”

  来中国多年,若贺曼已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另一个家乡。“我有很多中国朋友,在这里我很熟悉、很舒服,我自己没有‘外国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家里一样。”

  抱着对中国的感情,若贺曼积极参与各类中外交流活动,在丝路青年论坛、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上,都有着他的身影。“我们也经常举办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希望更多中外青年参与进来,一起讨论、互相学习。”

  如今,若贺曼已完成学业,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帮助留学生更快地适应中国生活。“作为中国与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呈现给新来的学生,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青年,做中外友谊的使者。”若贺曼说。(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港完成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   今天(4月10日),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了解到,国内首艘营运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
何猷君:青年要把握大湾区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5月24日上午,2024文化强国建...
【国际漫评】鳄鱼的眼泪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敦促以方采取措施,以减少以军行动对巴勒斯坦加...
云南5名“网红”涉嫌诈骗被抓 ...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郭某云等人涉嫌诈骗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以下简称:《通...
欧盟驻华大使:看好欧盟和中国的...   中新社成都6月1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中国很大,这片土地上总是充满机遇。”近日,欧盟驻华大使...
英国学者、伦敦国际仲裁法院成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钱佳音】近期,南海局势持续升温。菲律宾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制造事端...
印尼鲁昂火山大喷发   中新社雅加达4月18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一座火山持续喷发,它将一道红色的...
日月谭天丨警惕!“台湾有事就是...   打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旗号扩军备战、插手台海,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令人警觉。  当地时间...
安理会就以伊冲突举行紧急会议 ...   当地时间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应以色列要求,就伊朗对以色列进行军事行动举行紧急会议。  中国常...
银行理财布局黄金资产   随着金价接连走高,银行理财也将目光对准了黄金。记者注意到,北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