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大家导读的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第一章——《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
这一章的采访对象是河北农业大学1981级本科生曹兵海。1983年12月,曹兵海作为河北农业大学的正定籍大学生,和其他正定籍大学生一起收到了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的来信,开启了一段与习近平近距离接触的人生历程。1984年夏天,习近平邀请正定籍大学生回家乡调研,曹兵海积极报名,利用暑期回到正定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这次调研中,习近平对大学生们的谆谆教诲,不仅使调研获得了成功,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曹兵海一辈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习近平给河北农业大学正定籍大学生写信的来龙去脉。这封八百多字的书信主要向正定籍大学生表达了3层意思:一是告诉同学们改革开放初期家乡正定的喜人变化;二是坦诚地告诉同学们家乡的发展迫切需要农大学生;三是鼓励同学们奋发图强、献身四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习近平邀请正定籍大学生回乡搞社会调研的过程,特别是习近平在梧桐树下为前来参加调研的同学们作动员的过程,这是本章中最值得同学们认真品读的部分。习近平在动员会上重点讲了3个方面内容——讲学习、讲调研、讲发展,主要观点可以归纳成3句话:学习要学以致用,调研要由表及里,发展要因地制宜。
学习要学以致用。习近平在动员会上说:“我们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他还说:“搞这种乡村调研,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大学生学习知识,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通过调研学习知识,并且把学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之中。
调研要由表及里。习近平强调,调研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而是要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背后的机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一定会用到大家所学的知识。这就告诉我们,调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具备问题意识。
发展要因地制宜。习近平向同学们介绍了正定的发展思路,跨越时空地把正定放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域去谋划,提出正定要走“半城郊型”的发展路子。在改革开放之初,这种“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战略眼光值得钦佩。这也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打基础,也要谋长远。
第三部分讲述的是当年习近平与正定籍大学生的互动,以及他对这一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我们从书中能够真切感受到,这种影响不仅是在做事方面,更是在做人方面。从短期看,习近平对正定籍大学生的关心和指导,让这些学农业的大学生们深刻认识了农村,在调研中增长了本领,51名正定籍大学生中有26名回到了家乡工作;从长远看,习近平教会了大学生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求实求真——作调研要求实求真,做学问要求实求真,做人做事都要求实求真。
细细品读这个章节,我不禁想起了北京联合大学的校训“学以致用”。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首任校长谭元堃在建校之初就说“北京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这是“学以致用”的鲜明体现,也是联大人的使命与担当。
该如何践行“学以致用”?我们可以从本章节中寻找答案。习近平就是践行“学以致用”的楷模。他多次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他把调查研究作为践行“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读过《习近平在正定》的同学们都知道,正定是习近平从政起步的地方,那时他就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也非常善于调查研究。他曾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在街头亲自发放民意调查表,骑着自行车下乡搞调研。读过《习近平在宁德》的同学,一定记得习近平“三进下党”的故事。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走了15华里的山路来到偏远的下党乡,一路调研,现场办公,为老百姓解决困难。习近平一直鼓励青年人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他说,要“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就是要青年躬身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践行“学以致用”,就要学习这种求实求真、不畏艰难、亲身实践、联系实际的精神品质。
“学以致用”的榜样不仅在书中,也在我们身边。2016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城址,我们不曾想到,参与考古发掘工作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从我校应用文理学院考古专业毕业的,他们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实践经验践行着“学以致用”。2017年,艺术学院的同学们不畏酷暑,在炎炎烈日下为“抗日模范村”十渡马安村创作手绘墙,用汗水浇灌着“学以致用”。2020年,我校机器人学院的同学们组建的智能车团队,在第二届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智能驾驶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上,用冠军的成绩诠释着“学以致用”。我校还是北京市当兵入伍学生最多、援疆援藏学生最多、大学生村官最多的学校。40多年来,一批批联大学子用实际行动在京华大地上展现着“学以致用”,他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何侃侃 北京联合大学团委书记
上一篇: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下一篇: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