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拆卡”涉嫌赌博!未成年人集卡成瘾谁来管?
创始人
2024-10-17 21:21:55
0

  近期,在海南中小学生中,收集卡牌成了学生们的“社交工具”,其中,以小马宝莉最为流行。为了获取心仪的卡牌,一些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的直播间,甚至花费上万元买卡、拆卡。

  海南三亚的陈女士告诉记者,14岁的女儿小凡在直播间“拆卡”已经花费了上万元。而像小凡这样的学生,还有不少。

  小学生:玩爸妈手机的时候,看到直播就叫我妈买了,小马宝莉卡片的刮奖。

  小学生:之前看过我表姐抽的卡片,她在直播间,她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抽的卡,抽的小马宝莉的卡片。

  和在线下商铺购买卡牌不一样,直播间的玩法花样繁多,有“叠叠乐”、数小马等。以数小马为例,消费者先购买盲盒卡包,由主播代拆,然后数所有卡牌上的小马数量,不同的数量对应不同的奖励,整个过程以小博大,越玩越上瘾。

  小学生:刮奖抽到稀有的卡牌很开心,所以就很有吸引力。

  消费者在购买袋装或盒装卡牌时,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款式,因此就像拆盲盒一样,容易让人上瘾。

  这些卡牌看似普通,但在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价值后,学生们就有机会通过交换或出售,实现盈利。小小卡牌俨然成了彩票一样的工具,这也让一些家长担忧,孩子一旦沉迷,可能对家庭和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家长 莫女士:孩子还太小了,怕他们形成一个赌博的形式。

  家长 陈女士:会引导孩子的购买欲,他攀比的心理,也怕他会拿出来跟同学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芳:对他未来的影响就是,比如说我花这种钱,我就可以博大利。可能花个10元、20元买一套,那我是不是就可以抽出一张稀有卡,那这张稀有卡可能就可以卖个几百元、上千元,甚至上万元。那这样就会让他认知里面认为,我是不是可以以小博大,那未来他可能就会想去走一些捷径,甚至有一些赌博心理。

  直播间存在诱导消费 拦截系统如虚设

  那么,这个让孩子迷恋、家长担忧的“拆卡”直播,是怎么吸引中小学生下单的呢?是否存在涉赌、诱导消费等情况?

  记者在一些平台的“拆卡”直播间发现,部分拆卡直播间存在捆绑销售、附赠式盲盒营销方式,诱导消费者进行非理性消费。

  通过直播间公屏上的留言不难发现,直播间里有不少是未成年人。记者注意到,有的直播间虽然设置了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指示牌,但在直播过程中经常被挡住。而在下单时,虽然有“未成年禁止下单、拆开后不退不换”等消费提醒,但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账号下单购买,线上平台很难判断下单的是否为未成年人。

  记者点击进入直播间下单的链接,付款页面已经默认勾选了“我已成年、同意代拆”的选项,无需任何操作,就可以直接付款下单。

  记者在一家投诉平台查询发现,今年以来,有不少家长发起投诉,称一些直播间诱导未成年人“拆卡”,并且拒绝退货退款,金额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法律界人士认为:“拆卡”游戏涉嫌赌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直播拆卡的消费模式,有易成瘾、易过度消费和涉嫌赌博的风险。那么,该如何监管呢?

  对于“拆卡”直播间,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拆卡游戏本质上与赌博有着相似之处。而且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对金钱的合理使用和对风险的认知能力较弱,更容易陷入这种赌博式的消费陷阱。

  律师 李宇喆:如果当它具有付费投入,以及具有以小博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可变现产出这样的因素的时候,就可能涉嫌赌博这样的违法风险。同时,如果商家没有向消费者明确地公示,这个抽卡的概率以及规则,那么可能就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举个例子,如果商家在抽卡的时候抽出稀有卡,对它的概率进行夸大宣传,鼓励消费者进行“端盒”,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涉及到了虚假宣传。

  同时,部分直播间运营者可能存在的违规调整盲盒抽取概率、未尽到未成年人限制销售义务、变相诱导消费的行为,因此平台的监管尤为重要。今年2月份,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关于直播间拆卡涉赌专项治理公示》,针对拆卡过程中出现的“加菜”“实物奖励”等行为,平台将视其为以小博大的涉赌行为,对违规店铺及达人进行清退、扣除所有违规所得等处罚。

  某短视频平台客服人员:主播开直播需要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如果有违规内容,平台会给予处罚。你说未成年下单,但未成年人有的会拿家长的手机使用,建议家长可以看管一下自己家的小孩,不要让小孩拿自己的手机进行下单。

  虽然有些平台表示加强监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平台设置的拦截系统形同虚设,“自查自检”的方式根本拦不住未成年人。

  律师 李宇喆:平台方要加强监管,重点是利用大数据识别消费者,来判断开启青少年模式,提示未成年人消费提醒。同时运用有效的大数据识别手段去阻拦青少年进行开播、看播、打赏、充值等等这样的消费行为。

  为规范盲盒经营行为,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其中规定:盲盒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在解决未成年人消费争议方面提供便利。盲盒经营者不得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不得以折现、回购、换购等方式拒绝或者故意拖延发放盲盒。不得设置空盒。

  海口市场监管部门方面表示,虽然此前发布过行业规范,但一些企业和平台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落实,而且具体如何监管,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相关人士提醒用户理性消费,一旦遇到纠纷,要学会合法维权。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 王香南:消费者在线上购买时,要警惕商家夸大宣传销售,如过度吹嘘隐藏款的价值、稀有度等,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要轻信。购买时,要注意留存发票、购物小票、支付记录、商家宣传页面、聊天记录等信息。遇到商家的欺诈行为时,不履行售后义务等情况,要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无果的时候,可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学生“沉迷”卡牌 家长和学校如何应对?

  除了线上,一些学校周边的便利店,卡牌盲盒销售也持续火爆。部分学生沉迷花钱拆“卡牌盲盒”,其背后的隐忧也引发社会关注。家长和学校又该如何应对呢?对此,总台记者也进行了探访。

  在海口市某小学旁的文具店,入口处和收银台附近的货架上,摆放了十多种彩色卡牌,不少刚放学的学生围着购买,然后走到一旁拆开,抽到“稀有卡”时,孩子会发出阵阵欢呼。

  学生沉迷卡牌盲盒的情况,也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海口某小学生家长 陈女士: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反映说上课不听课,一直在那里看卡片,然后我就不允许她带,但是同学都是会给她的,没办法。心思都放在卡上面,对其它东西都不感兴趣了,就好像有瘾一样,可烦了。

  为了让女儿远离“卡牌盲盒”,解除卡“瘾”,陈女士没少下功夫。

  海口某小学生家长 陈女士:只能是转移她注意力,在她特别有瘾的时候要陪伴她,让她把注意力从这边转回来,单纯扔的话只是第一步而已。让她不要有碰触,第二步把她的注意力给抓回来,让一个更有意思的东西把她精力拽回来。

  此外,海口不少学校也已关注到孩子热衷集卡的问题,并开始进行规范和引导。学校方面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收藏卡类”玩具的市场监管。

  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三小学副校长 吕霞:我们在近期发布了一些玩卡片的危害,同时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多样文体活动,希望通过文体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能更多去参与到健康积极的一些活动当中。也是希望市场部门能够加大力度,对于孩子有危害的这些玩具也好,卡片之类也好,能够更好地管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港完成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   今天(4月10日),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了解到,国内首艘营运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
何猷君:青年要把握大湾区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5月24日上午,2024文化强国建...
【国际漫评】鳄鱼的眼泪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敦促以方采取措施,以减少以军行动对巴勒斯坦加...
云南5名“网红”涉嫌诈骗被抓 ...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郭某云等人涉嫌诈骗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以下简称:《通...
欧盟驻华大使:看好欧盟和中国的...   中新社成都6月1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中国很大,这片土地上总是充满机遇。”近日,欧盟驻华大使...
让年轻人真正成为婚礼主角   婚礼作为人生中最荣光的时刻之一,其仪式感正在被部分年轻人轻视,甚至“抛弃”。近年来,以无接亲、无...
英国学者、伦敦国际仲裁法院成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钱佳音】近期,南海局势持续升温。菲律宾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制造事端...
印尼鲁昂火山大喷发   中新社雅加达4月18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一座火山持续喷发,它将一道红色的...
4月17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消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4月17...
日月谭天丨警惕!“台湾有事就是...   打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旗号扩军备战、插手台海,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令人警觉。  当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