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海贝勒: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看中国
创始人
2024-09-17 22:41:24
0

  托马斯·海贝勒,是一位致力于客观呈现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促进中德了解互信的德国学者。少年时,妈妈将一本世界地理书送给托马斯·海贝勒作为生日礼物,正是这本书点燃了他对中国的向往。自1975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近50年的时间里,托马斯·海贝勒几乎每年都会前往中国,进行田野调查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不仅让德国及世界及时了解当代中国的现状,也为中德政府开展友好合作提供了政策参考。

  托马斯·海贝勒,中文名王海,少年时从一本地理书中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并开始对中国着迷。1975年,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团成员,托马斯·海贝勒第一次到访中国。这次访问中,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回到德国后,他便联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申请到中国的工作机会。1977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托马斯·海贝勒获邀以《北京周报》外国专家的身份来到中国,并一直工作到1981年。在《北京周报》工作的4年经历,让托马斯·海贝勒对中国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和认识。

△托马斯·海贝勒

  作为社会人类学学者,托马斯·海贝勒将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贯彻到对中国的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改革开放后,他是国际上第一位在中国开展田野调查的德国学者,更是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成果最多的德国学者。他的研究课题涵盖范围广,涉及了民族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他的足迹也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省份。

△托马斯·海贝勒向记者展示在中国调研过程中拍摄到的照片

  在经过近50年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后,托马斯·海贝勒撰写并发表了几十部德文、英文和中文著作以及100多篇学术论文,他的作品,为德国及世界读者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提供了最直接的窗口。

△托马斯·海贝勒撰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

△托马斯·海贝勒撰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

  作为德国著名的“中国通”,托马斯·海贝勒经常受邀担任德国政府关于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的顾问,或者随德国代表团访华。此外,托马斯·海贝勒还在1984年至1990年,担任德中友好协会主席。多年来,他频繁往返于中德两国,积极推动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互动,呼吁德国政府加强中德人文交流。他主张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两国要保持对话沟通,交流不能停止。

  托马斯·海贝勒与中国的情缘远远不止于此。2002年,托马斯·海贝勒专门从德国募集了25万马克(约人民币125万元),资助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用于回馈曾经的调研对象。2006年,托马斯·海贝勒成为北京石景山鲁谷社区的首位外籍义工,义务为社区服务。

  谈及未来的规划,托马斯·海贝勒表示,一直以来他对中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未来会继续到中国各地的博物馆、考古遗迹等去看看。他认为知古鉴今,很多中国古代提出来的理念到如今仍旧适用。他也为“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活动,写下了“世界和平大同,德中友好长存”的祝福。

△托马斯·海贝勒写下:“世界和平大同,德中友好长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何猷君:青年要把握大湾区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5月24日上午,2024文化强国建...
【国际漫评】鳄鱼的眼泪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敦促以方采取措施,以减少以军行动对巴勒斯坦加...
欧盟驻华大使:看好欧盟和中国的...   中新社成都6月1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中国很大,这片土地上总是充满机遇。”近日,欧盟驻华大使...
英国学者、伦敦国际仲裁法院成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钱佳音】近期,南海局势持续升温。菲律宾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制造事端...
印尼鲁昂火山大喷发   中新社雅加达4月18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一座火山持续喷发,它将一道红色的...
安理会就以伊冲突举行紧急会议 ...   当地时间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应以色列要求,就伊朗对以色列进行军事行动举行紧急会议。  中国常...
银行理财布局黄金资产   随着金价接连走高,银行理财也将目光对准了黄金。记者注意到,北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
上海港完成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   今天(4月10日),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了解到,国内首艘营运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
中国日报记者TikTok账号被...   导读   近日,CNN在节目报道中抹黑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记者为“AI人”。记者联系CNN要求更正...
昌响e文明|网络大V走进未来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安俐)近日,由昌平区委网信办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昌响e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