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声势浩大的罢工日前暂时告一段落。去年9月以来,芬兰政府推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改革引发芬兰主要工会的强烈不满,一轮又一轮罢工接连不断。就在3月,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的港口和产业工人罢工不仅使芬兰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停滞、多家工厂关闭,还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贸易受损 假期泡汤
芬兰最大的工会机构——芬兰工会联合会,是本次罢工的主要组织者。联合会包含了工业、公共服务、运输、私营服务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18个工会,代表着芬兰80万工人的利益。在3月的罢工中,联合会动员了众多港口和运输行业的工人参与,多个码头一度瘫痪,造成货运行业停摆,严重影响了众多企业的供货和生产。
罢工对芬兰的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造成了直接且严重的影响。3月份的罢工波及了芬兰的主要工业公司、数千座工厂及所有出口港,对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芬兰工业联合会估计,罢工给芬兰经济造成了超过20亿欧元的损失。芬兰科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雅科·希尔沃拉直言,鉴于目前的形势,如此规模的罢工行动是“极其鲁莽的”。同时,不少企业因运输业罢工而不得不停产,工人的工资也被暂停支付,这使得更多芬兰工薪阶层民众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这场持续时间长且参与范围广泛的罢工对芬兰社会产生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最近的复活节假期,罢工引起的燃油短缺问题影响格外明显,许多芬兰人因担忧汽油供应问题取消了出行计划,留在家中,或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出行。芬兰主要燃料供应商之一——耐思特石油公司此前警告,由于持续罢工,全国多地加油站燃油供应紧张,许多加油站储油量所剩无几,随着罢工延续,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芬兰道路交通中心此前预测,在复活节假期首日的早上9点到下午2点,几大城市的出城方向将出现交通拥堵,尤其是通往首都地区的主要高速公路。但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道路上的车辆异常稀少。
此外,罢工导致的燃油短缺还给来芬兰旅游的国际游客造成困扰。罢工期间,不少国际航班因缺油而被取消。多国游客发现返程航班被取消后,不得不在当地寻找酒店暂住,并重新规划行程。
政府与工会的博弈
为促进芬兰就业和竞争力,去年6月上台的新一届芬兰政府实施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改革。但芬兰的工会组织却认为,政府未就改革事宜与工会进行充分协商,因而产生了不满情绪。
芬兰政府改革规模较大,具体措施包括降低企业解雇员工的难度、放宽对临时合同的限制、将首日病假设为无薪假、削减失业救济金、限制政治罢工、抑制基于出口部门的工资增长以及放宽地方层面的谈判权限等。这些措施的规模和性质类似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针对大规模罢工采取的措施。许多芬兰经济学家表示,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芬兰并不需要也不支持实施如此激进的改革。
面对工会组织的广泛罢工,芬兰政府保持了坚定的不妥协立场。有分析认为,这反映出政府可能意图削弱工会的作用。一些政府官员认为,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导致芬兰经济效益不佳,高度的工会参与和严格的集体劳动协议被视为市场僵化的表现。而在支持罢工的人士看来,政府的目标似乎不仅是减少社会保障,还在于拆解数十年来形成的劳资关系结构。
不少民意调查已表明,随着芬兰罢工活动的持续,芬兰民众对罢工的接受度正在下滑。4月4日,芬兰工会联合会宣布罢工暂停,不少芬兰媒体欢呼这是一场“理性的胜利”。但“胜利”也仅仅是暂时的,因为芬兰总理奥尔波已强调,政府的改革措施不会妥协。芬兰工会联合会也同样放出狠话,表示仍然有足够的资金和工会成员的支持来组织后续的罢工。
激进改革收效不明
有英国学者指出,芬兰此次罢工潮与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不满之冬”罢工潮有相似之处。1978—1979年冬季,英国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罢工事件。这个时期,英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广泛罢工,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英国工人们抗议工党政府以限制工资增长来对抗通货膨胀。这次罢工潮中英国民众的不满情绪被恶劣的严寒天气进一步加剧,因此被称为“不满之冬”。
当年英国的罢工潮促使撒切尔夫人上台,而上台后的撒切尔就对工会采取了严厉措施,短时间内使各大工会会员数减少了一半。不少英国历史学家认为,正是撒切尔在处理罢工时的强硬立场为她赢得了“铁娘子”的绰号。但从后续实际效果来看,她的改革虽然略微提高了英国的生产率并降低了通货膨胀,却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对减少失业本身而言作用微乎其微。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芬兰政府似乎在学习撒切尔的做法。芬兰政府将工会视为“对民主的威胁”,并为此实施劳工改革,但奥尔波所在政党2023年的竞选承诺中并未包含这些改革。政府还计划对参与“非法”罢工的个人和工会处以罚款,这也是当年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
在劳动力市场改革问题上,很多经济学家似乎还在观察芬兰政府的政策效果。英国经济学者指出,当前芬兰的生产率和就业率似乎已经稳定,无须采取严厉措施进行改革。横向比较来看,芬兰政府的行动与北欧邻国所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方针大相径庭。在其他北欧国家,一旦改革涉及劳动力市场,政府往往会采取较为稳健和谨慎的改革节奏。
(本报赫尔辛基4月10日电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邓宇飞)
上一篇:日本启动“战斧”人员培训